割据两川
王建与 东川节度使 顾彦朗曾同在神策军中,关系很好,陈敬瑄对此非常忌惮,害怕他们二人图谋 西川,并问计于田令孜。田令孜道:“王建是我的儿子,我只要写一封信,就能把他叫来。”陈敬瑄大喜,派人拿着田令孜的书信去召王建前来。
王建得信后,非常高兴,到 梓州(今四川三台)面见顾彦朗,道:“父亲召我前去,我也想到成都去见陈公,向他求取一州。”并将家眷托付给顾彦朗,自率精兵二千西去成都。谁知王建刚刚行到 鹿头关(今四川德阳东北),陈敬瑄在幕僚李乂的劝说下又后悔了,命王建返回阆州,并加强城池防御。王建大怒,攻破鹿头关,败汉州刺史张顼于 绵竹,夺取 汉州(今四川广汉)。
王建又进军学射山,击败西川偏将句惟立,一举攻取 德阳。陈敬瑄遣使责问王建,王建道:“父亲召我前来,半路又命我回去,顾公一定会怀疑我,我已经没办法了。”并表示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。不久,顾彦朗任命弟弟 顾彦晖为汉州刺史,出兵帮助王建围攻成都。顾彦晖围攻成都三日,见无法破城,便返回汉州。
不久, 唐昭宗即位,命左 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和协使,下诏令顾彦朗罢兵停战。顾彦朗则要求朝廷另派大臣镇守蜀地,并为王建求取节度使的官职。
文德元年(888年),王建进攻 彭州,并大掠西川十二州。唐昭宗任命宰相 韦昭度为西川节度使,同时将西川的 邛州(今 邛崃)、 蜀州(今崇
王建州)、 黎州(今 汉源北)、 雅州(今 雅安)划为 永平军,治邛州,任命王建为永平军节度使。
陈敬瑄不肯奉诏,唐昭宗便派韦昭度与顾彦朗出兵讨伐,又任命王建为招讨牙内 都指挥使。龙纪元年(889年),王建大破 眉州(今 眉山)刺史山行章于新繁(今 新都区 新繁镇),虏获万余人,伏尸四十里,又击败屯守 彭州的威戎节度使杨晟和山行章的五万援军。陈敬瑄再次发兵七万增援山行章,两军相持百余日。王建再败山行章于 广都(今双流),山行章请降。大顺元年(890年),围攻成都,侍奉韦昭度十分小心。 简州(今简阳西)、 资州(今资中)、 嘉州(今乐山)、 戎州(今宜宾)、雅州、邛州、蜀州前后来降。
韦昭度率兵围攻成都三年,且聚兵十余万,难以破城,朝廷有意休兵。大顺二年(891年),唐昭宗下诏恢复陈敬瑄官爵,令顾彦朗、王建罢返回镇地。
王建接到诏书后,不愿罢兵,上表请求继续攻城。王建又劝韦昭度道:“关东各 藩镇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,您还是回朝做宰相吧,这里交给我就可以了。”韦昭度犹豫不决。王建又命士兵杀死韦昭度的亲兵,并道:“士兵们饿了,要吃人肉。”韦昭度非常害怕,将 符节留给王建,任命其为知三使留后兼行营 招讨使,自己东回京师。韦昭度走后,王建派兵扼守 剑门(今 剑阁北),切断了中原与两川地区的联系。
此后,王建将成都团团围住。田令孜登上城头对王建道:“我与您这么好的关系,怎么到了这个地步。”王建道:“我奉皇帝之命,讨伐不听诏令的人。”田令孜无奈,当夜进入王建军营,交出西川节度观察牌印。次日,陈敬瑄开门投降。王建将陈敬瑄送往雅州,又任命田令孜为监军,但不久便派人将二人杀害。
大顺二年(891年),唐昭宗任命王建为检校 司徒、成都尹、剑南西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、管内观察处置云南八国招抚等使。
王建既得西川,留心政事,容纳直言,好施乐士,谦恭简素,用人各尽其才。但猜忌好杀,诸将有功者,多因事被诛。
不久,东川节度使顾彦朗病逝,其弟顾彦晖继任。不久,唐昭宗命宦官宗道弼为使,赐顾彦晖 旌节。 绵州(今 绵阳)刺史常厚拘押宗道弼,并攻打 梓州(今 三台)。王建得知后派建遣李简、华洪(即 王宗涤)等人讨伐常厚。此时的王建已有吞并东川之心,对李简等人道:“你们击破常厚,顾彦晖一定会犒军,倒是把他一起拿下。”李简等人在钟阳击败常厚,夺回旌节、宗道弼。顾彦晖得到旌节后,却称病不肯犒军。
景福二年(893年),王建被加封为 同平章事。 乾宁二年(895年),邠宁节度使 王行瑜、镇国节度使韩建、凤翔节度使 李茂贞联合进逼京师,诛杀宰相韦昭度、 李溪,并谋废唐昭宗。 李克用在河东起兵勤王,王建也派简州刺史王宗瑶带兵救驾。同年,王建以顾彦晖不出兵为由,命王宗涤讨伐 东川。不久,王宗涤在楸林击败顾彦晖,斩杀敌将罗璋,进围梓州。
乾宁三年(896年),王建在唐昭宗的诏令下,罢兵返回成都。同年七月,李茂贞再次进犯京师,烧毁宫殿,唐昭宗逃往 华州(今陕西华县)。王建得知后,上表请求皇帝迁都成都。不久。王建被任命为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,讨伐李茂贞。
乾宁四年(897年),王建再次命王宗涤攻打东川,又命王宗谨攻打凤翔。不久,王建命王宗侃取渝州、王宗阮取泸州,开通 峡路。 同年五月,王建亲自率兵攻打东川。不久,唐昭宗任命谏议大夫李洵为两川宣谕使,诏令王建罢兵。王建不肯奉诏。唐昭宗贬王建为 南州刺史,任命李茂贞为西川节度使。李茂贞拒绝接受任命,唐昭宗只得恢复王建官爵。十月,梓州城破,顾彦晖自杀,王建任命王宗涤为东川留后。